秋季入园现在做准备,3步缓解分离焦虑,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添加时间:2019-04-05 17:51:53 作者:tasz 点击数:

“妈妈不要走,不要走,哇哇哇!”

“宝宝不去幼儿园,不去,不去!哇哇哇!”

一边,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死活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愿离开妈妈;

另一边,看着哭肿眼睛的宝宝,妈妈们偷偷抹起了眼泪,心都碎了。

再过几个月,举国上下就要上演这场“生离死别”的苦情戏了,主角就是这一大波焦虑的小宝贝与焦虑的爸妈。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什么是幼儿园分离焦虑?

幼儿园分离焦虑是指孩子因为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般的表现为:每天都不愿意去幼儿园,去了幼儿园哭闹、发脾气、冷漠、胆小、固执、打人、恋物、咬指甲、不能独自入睡、拒绝吃饭等;

分离焦虑症还会有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舒服、四肢无力、做噩梦、抵抗力下降等。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孩子入园对他们来说,是生活方式的一个巨大的改变,每个孩子都会有或长或短的适应阶段。

孩子适应的如何,主要取决于孩子在这之前的三年里家长是如何养育孩子的。

 

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

1、陌生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的布局和自己家里的有很大的不同,新的环境除了给孩子带来好奇,更多的也是紧张和不安,需要时间去适应。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胆小、安静,这是因为他在观察和适应环境。人只有在放松和熟悉的环境中才会更好的展现自我。

2、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和孩子家里会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按时吃饭、午睡,做游戏都有规则。

而孩子自己在家里比较随心所欲,有的孩子作息时间甚至完全和幼儿园不一样,晚睡晚起,不午休等。这些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都会导致孩子适应新环境有难度。

3、触觉敏感

孩子哭闹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触觉敏感,通常表现是黏人,爱哭,情绪容易受到波动,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需要时刻妈妈在身边,一旦离开,就会缺乏安全感。

触觉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和情绪的好坏。

孩子早期剖腹产,独生子女,早期限制活动过多,保护过多,娇纵溺爱等原因,就会造成孩子触觉学习不足,出现触觉敏感的问题。

 

如何缓解孩子入园焦虑

当孩子上幼儿园,家长给予的是更多的信任,而不是担心和焦虑,这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支持和力量。

1、正面引导孩子爱上幼儿园

积极正面的引导孩子对幼儿园的认识,唤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之情,如,幼儿园有很多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为了吸引孩子去幼儿园而夸大其词,如果有所出入,会导致孩子更排斥幼儿园。

同时也不要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如“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等之类的话语,无形中会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时一个可怕的地方。

2、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自己会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

最好的训练就是家长平时不包办,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把各种训练机会留给孩子。父母多一些耐心,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慢慢学,多练习几次。

3、培养孩子适应能力

2岁半是同龄交往的敏感期,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机会。

游乐场里的沙池,决明子池都可以作为触觉锻炼的场地,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来降低孩子触觉敏感度,提高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让孩子提前接触集体环境,让孩子在感统课堂中,提前进行人际交往,秩序感规则感的建立,为以后上幼儿园过渡。

 

当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向你挥手告别,微笑地说出“妈妈,再见”时,你就知道,他终究需要你目送他离开,终究需要自己迈入下一个阶段,终究需要自己实现一次飞跃。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