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觉统合?
添加时间:2018-06-28 16:54:16 作者:tasz 点击数: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您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老师说孩子上课都跑来跑去,根本坐不住!」  

「我的孩子人缘很差,大家都不喜欢他!」

「孩子对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

让我很伤脑筋!」  

「孩子很懒,什么事都不肯自己动手!」

「每次跟孩子说话, 

他老是有听没有到,气死我了!」

 

 

       从出生到成人,发展的阶段是一个接一个的,比如两个月左右会抬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左右会走路,如果我们的孩子少了哪个阶段,可能就会出现相应的身体和大脑发展的不协调,孩子可能会在不断的寻求矫正和刺激中出现一些不良表现。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自控能力弱、小动作多;胆小、不善于交朋友;身体不协调、笨手笨脚等。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往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或问题行为时,不明究里的父母常会以为孩子是调皮、捣蛋、故意使坏,或是偷懒,不愿学习;但随着感觉统合理论的日渐推广,大家越来越发现有些时候孩子是不能也,而非不为!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能力知识只是材料,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感觉统合功能基础上。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

 

        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良好才能使身体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

 

      

 

         感觉统合的观念就是要帮助家长,从生理的角度来了解孩子,特别在孩子有问题时,不要存着「等孩子长大自然会开窍」的消极心理,有问题就要尽速矫正。就相当于在捏陶的过程中,当陶土仍旧湿润时,其可塑性高;当土干了,只能用刮刀去修模,改变的幅度自然有限,双方也较痛苦。

 

        感觉统合从根本上系统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专注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0-6岁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7-12岁是感觉统合调整的关键时期。

 

        过了12岁, 要调整感觉统合状态就必须靠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力, 同时需要考量更多的环境因素, 比起12岁之前调整更为困难。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