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有哪些?破解记忆谜题!助力孩子高效
添加时间:2020-04-03 14:04:56 作者:jinseyulin 点击数:
为什么笔记漂亮,就是分数“不漂亮”?一看就会,为何却也一看就忘?预习、复习如何“习”得有效率?听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锦老师怎么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讲座回放
(语音讲座更精彩!)
▼
· 正 · 文 · 来 · 啦 ·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类似的问题:
“孩子的课堂笔记做得很漂亮,但考试分数却‘不漂亮’。平时学习一看就会,一点就通,但考试时就是想不起知识点。为孩子那么用功了,可成绩还是不成正比?”
其实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考试,都与孩子的记忆能力密不可分。今天我就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大家理解孩子记忆的过程。
1
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记忆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并储存需要经历连续的3个阶段:
首先信息通过眼、耳、口、鼻等等各个感觉通道进入到神经系统中形成感觉记忆,接着到了工作记忆阶段,感觉记忆与工作记忆都属于短时记忆。
之后记忆经历被编码、巩固,最后才成为长时记忆储存起来。
当我们需要提取记忆时,比如:在试卷上写出之前复习的内容,记忆又会从长时记忆系统中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
2
有人说我们的记忆系统就像是一台录像机,能把所听所见等等,感知到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的记忆系统其实是个解释系统。通常,记记忆并不会准确或客观地呈现事件本身,而是会呈现个体对于事件独一无二的认知。
直白说,我们会选择自己注意到的东西去记忆,并且很多细节是经过记忆系统重新解释后拼凑成的信息。
所以大家会发现,我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印象深刻。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掌握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牢牢记住,尤其是在考试时能将知识顺利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而记忆提取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它们如何被编码并被提示的。
知识小卡片
通常,人的记忆不会像录像机一样客观准确地记录下事物本身,但有一个例外,即遗觉象,也称摄影记忆。如让具有遗觉象能力的儿童观察一幅充满细节的图画几十秒钟,图画拿走后,他们仍能清晰记得图中的细节。
据研究,儿童中有8%的人有遗觉象 ,并且在11-12岁时最明显,很少能继续保持到成年期。但即便拥有遗觉象,记忆也总是呈现个体最感兴趣的部分,并不是完全客观反映实际的情况。
3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把知识记得又快又好呢?在此之前,家长要先清楚以下几点。
有效注意
很多家长常抱怨:“别人家孩子春游后,写的游记那叫一个优美,各种细节描写得很出彩。但自己家孩子莫不是春了个假游?写的游记基本等同于流水账!”
要记住:有效注意是记忆的前提!
1.带着目标
所有的感官信息是在被我们注意到后,才能够进入记忆系统中。所以有效的注意是高效学习的良好基石。
而当孩子带着目标去学习是能够促进他做的有效注意的。所以家长可以提示孩子,如:“你课前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去听讲”、“你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等等。
2.尽可能多的感知觉信息进入
很多作文辅导班的老师常说:“要充分运用眼、耳、口、鼻等感官,去细心观察生活,才能写出好作文。”
这句话背后的原理就在于,当孩子的感官接收到了信息,才能让有效注意成为可能,才会有后续的高效、长久记忆,这是环环相扣的。
3.记忆材料加工:突出、醒目、有趣
当孩子自己做的笔记或家长提供的学习资料足够突出、醒目、有趣时,也能帮助孩子做到有效注意。
比如:笔记上将重点部分用荧光笔标记突出,用画的形式来做课堂笔记等。
4
编码特异性
信息在从有效注意进入到短时记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记忆编码。
记忆编码具有多个特性,第1个特性叫编码特异性,指的是当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
举几个例子说明:
例1:一个学习钢琴的孩子在演奏他初次学习的曲目时,演奏准确率会更高。
例2:孩子在背课文时闻到了花香,一个月后,重新默写这篇课文时他也闻到同样的花香,这时小测成绩会更好。
很多孩子平时掌握知识的情况都挺好的,课堂笔记也做得很认真,但试卷上换了种问法就不会了。
这极可能就是因为孩子在课堂上将老师说的话原封不动记录下后,没有自己重新去梳理知识,当时老师是用这个例子引入某个知识点的,他就还是这么记。
那么当试卷上呈现另一种考察形式时,孩子就无法顺利提取记忆,因为这与他当时记忆编码的背景不相匹配。
很多小学霸在做笔记时不会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而是重新组织顺序,构造自己的多学科多主题组合。
如此一来,在应试时再遇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问法,孩子都不会被难倒,因为他已经尝试了不同类型的编码背景,变得融会贯通了。
精准复述
记忆编码的第2个特性是精细复述,即第一次存入信息的时,精细加工信息材料有助于丰富编码。
很多记忆力培训机构在分享记忆术时提到如:记忆宫殿,原理其实都是对记忆进行更精细的加工。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虽然从来没有盯孩子学习,但孩子成绩一样很好,一翻开孩子的笔记就会发现上面做了各种标记,自己重新汇总、分类。所以经过加工过的笔记,才是好笔记。
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孩子在学习课本中的专业术语时,哪种方法能产生最深层次的加工水平?
A. 抄写课本中的定义解释
B. 在课本中每次出现,都用荧光笔标记
C. 思考每个术语对应的例子
D. 家长读出定义,孩子说出相对应的术语
显然第3种方法能产生最深层次的加工水平。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就越多,信息加工水平就越深,记忆效果就越好。
比如:孩子间互相当小老师、考对方,制作思维导图,或自己出考题等等,都是很好的信息精细加工方式。
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编码的第3个特性叫系列位置效应,它包括了大家熟悉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学习一块知识时,开头或结尾学习的部分,印象都比较深刻。像是背单词时,背得最熟的也几乎是A开头的单词。
那么家长该如何利用系列位置效应来帮助孩子高效学习?
1.预习复习时使中间的信息更具区辨性
孩子无论是在预习、还是复习任何科目,中间顺序复习的那部分,要进行更具区辨性的加工。
2.复习时注意材料的顺序变化
很多孩子复习基本上都按照同一个顺序去复习,每次都是第1单元、第2单元、然后第3、4、5......
我不建议这样的复习方式。
建议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顺序变化,比如:第1轮复习可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来,第2轮按从尾到头的顺序,第3轮从中间开始复习。
3.听课时提醒自己
孩子在课堂中间部分的时间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听课时要自己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调整状态再投入学习中。
5
提取线索
记忆储存最终的目标是可以提取、应用。
在记忆提取过程中提取线索是至关重要的,它指的是搜索一个特定记忆的时可以利用的刺激。
很多孩子考试回家后,总说:“这个题考的是我复习过的知识点,可我考试时就是想不起来。”
这可能就是由于试题与孩子课堂学习时老师讲授的角度或结构不同造成的。
所以在复习时,可采用一些自己专属的特殊符号来帮助记忆,这些符号能为记忆提取提供丰富的线索,简单来说,就是一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立刻想起相应知识点。
记忆提取还涉及一个遗忘的问题。
短时记忆要形成长时记忆需要经历巩固与再巩固。记忆提取时会发生再巩固,此时记忆非常脆弱易变,这时外界的一点干扰都有可能改变记忆原有的存储形式或方式。
所以你会发现,有件事你好像一直记着,想起来的时候,有个人突然给你打岔,你就发现自己再也记不清了实际上,这是记忆没有被很好地再巩固,长时记忆因此受到干扰。
这就启示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知识点有被重复测试、巩固。
当知识点被回忆起来后,一旦拥有及时、准确、正向、扎实的反馈,那么记忆就会被强化。所以每次的复习及时准确,不要让问题过夜。
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能对孩子与家长们有帮助。其实教育问题也和工作问题一样,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先了解其背后的原理,知其然才不能知其所以然,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就像家长耐心解决工作那样。
拨打
400-158-1994
咨询总部客服
或直接联系各校区顾问
报名